植物激素的四个特点是哪些,植物激素的四个特点是哪些内容
植物体内的五大激素的具体生理作用有什么特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②促进插枝生根;③引起植物向光生长;④促进器官形成;⑤维持顶端优势;⑥诱导产生无籽果实。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②促进植物茎叶强烈生长;③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④诱导开花结实;⑤促进坐果和果实生产;⑥控制性别,诱导雌花产生。
细胞分裂素: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②抑制茎切断和根薄壁细胞的伸长;③加速蛋白质合成延缓衰老;④促进同化物质运输。
脱落酸:①明显促进叶片脱落;②诱导芽和种子休眠;③抑制花芽形成和开花;④调节气孔关闭。
乙烯:①叶柄偏上性反应;②催熟果实;③促进脱落和衰老;④打破休眠和促进发芽生根;⑤控制性别;⑥刺激伤流液分泌。然而,五大类不同的植物激素表现出不同的生理作用,但亦表现出类似相同作用。每一类植物激素都有多方面的作用,都会在植物的一生或某一生长发育阶段发挥作用。有趣的是,虽然在植物组织内各种激素是同时存在的,但它们相互配合、彼此制约地调节与平衡植物生长发育的速度。例如,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作用时,就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当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大于生长素时,能诱导芽的形成;当两者浓度相当时,愈伤组织只生长不分化;相反,生长素的浓度大于细胞分裂素时,则开始有长根的趋势。
因而在应用时,就需要根据各类植物激素的不同特性和浓度,分别应用,这样才能有效调节和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激素应具有的特性是什么?简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敏感程度不同,生长素所发挥作用,因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同一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而有较大的差异。常见的生长素有赤霉素、乙烯、脱落酸。也有一些人工合成具有相同性质的化合物叫生长素类似物不叫生长物
植物激素三个基本特征
1、内生性,产生于植物体内,又叫内源激素,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正常代谢产物;
2、移动性,在植株不同器官或组织产生的激素可向全株移动,一般在其它器官或组织发挥调控作用,在特殊情况下激素在合成部位也有调控作用。
3、调控性,激素不是营养物质,不参与组织或器官的形成,但却以低浓度对植物的代谢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植物激素的特点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
植物自身产生的、运往其他部位后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质称为植物激素。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以下5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而油菜素甾醇也逐渐被公认为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已为人所知,人工合成的相似物质称为生长调节剂,如吲哚乙酸;有的还不能人工合成,如赤霉素。市场上售出的赤霉素试剂是从赤霉菌的培养过滤物中制取的。
植物激素的位置:
生长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生长素主要集中在幼嫩、正生长的部位,如禾谷类的胚芽鞘,它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双子叶植物的茎顶端、幼叶、花粉和子房以及正在生长的果实、种子等;衰老器官中含量极少。
用胚芽鞘切段证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通常只能从植物的形态上端(根尖分生区或芽)向下端(茎)运输,而不能相反。这种运输方式称为极性运输,能以远快于扩散的速度进行。但从外部施用的生长素类药剂的运输方向则随施用部位和浓度而定,
如根部吸收的生长素可随蒸腾流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