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为什么越冬快的原因,植物为何越冬后才开花阅读答案
树木越冬是怎么回事?
大自然里有许多现象是十分引人深思的。像松柏、冬青一类树木,即使在滴水成冰的冬天也依然苍翠夺目,经受得住严寒的考验,而别的植物却早已枯萎凋零了。同样从地上长出来的植物,为什么有的怕冻,有的不怕冻?是什么原因使冬天的树木变得特别抗冻呢?
“沉睡”越冬
树木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每年都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季的严寒。树木在春夏生长快,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此抗冻力也弱。但是,到了秋天,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逐渐地就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然而,别看冬天的树木表面呈现静止状态,其实它们内部的变化却很大。如果将组织制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平时一个个彼此相连的细胞此时都断开了,细胞壁和原生质也分离了,好像各管各一样。这样,当组织结冰时就能避免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原生质遭致损伤的危险。可见,树木的“沉睡“和越冬是密切相关的。冬天,树木“睡”得愈深,就愈耐得住低温,愈富有抗冻力。反之,像终年生长而不休眠的柠檬树,抗冻力就较弱。
刷白防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树的树干下部被刷成了白色。为什么呢?植物在冬季涂刷白剂,一方面是为了预防寒冷,另一方面是为了预防病虫害。在冬天,白天热晚上冷,而且冷热差异很大,植物最容易受伤害,比我们生冻疮还严重。植物刷白后,白色可以反射太阳光和各种辐射,避免植物体内温度过高,大大减弱了白天与晚上的温度差异,使植物免于受到突然变温的伤害。同时,刷白剂具有隔热效果,就像我们的手和脸涂防冻霜和护肤霜一样。另外,秋后初冬,许多昆虫喜欢在老树皮的裂缝中产卵过冬,刷白剂对许多害虫有杀灭作用。
植物为什么要过冬?
植物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冬天的到来,气温的降低会导致它们体内开始发生各种化学反应。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植物的表现就是——掉叶子。在秋风骤起之时,随着白昼变短,植物感应到气温的下降,于是它开始将叶片中的养分往枝条上输送,这时,叶片上产生了大量脱落酸,促使叶片脱落。到了冬天,植物又聪明地将藏在体内的蛋白质和淀粉“搬运”出来,在酶的作用下,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增加,使其不易结冰,因而增强了抗寒的能力。调理身子--调节能耗调节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面,其实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它们会像动物一样把消耗能量的活动降到最低,使自身的抗寒力达到最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我们在冬天看到的植物大多都是枯萎的,这正是它们挤干了身体里的水分,进行的自我保护措施,从而使它们在冬季里免受冻害。
为什么植物能御寒过冬?
当严寒到来,许多动物都加厚了它们的“皮袍子”,深居简出,或者干脆钻到温暖的地下深处去睡觉。不少植物却依旧精神抖擞地屹然不动,若无其事地伸出它们那绿油油的叶子,好像并没有感觉到严寒的来临。
难道植物当真麻木不仁,对寒冷完全无动于衷吗?不!过度的寒冷一样可以将植物冻死。比如,当植物细胞中的水分一旦结成冰晶后,植物的许多生理活动就会无法进行。更要命的是,冰晶会将细胞壁胀破,使植物招致杀身之祸。经过霜冻的青菜、萝卜吃起来不是又甜又软吗?甜是因为它们将一部分淀粉转化成了糖,而甜就是细胞组织已被破坏的缘故。
不过,要使植物体内的水分结冻,并不太容易。比如娇嫩的白菜,要在零下15度才会结冰,萝卜等可以经受零下20度而不结冰,许多常绿树木,甚至在零下四五十度依然不会结冰,秘密何在呢?
如果说粗大的树木可以用寒气不易侵入来解释,那么细小的树枝和树叶、娇嫩的蔬菜何以也不易结冰呢?白菜、萝卜、番薯等遇上寒冷时,会将贮存的部分淀粉转化为糖分,植物体内的水中溶有糖后,水就不易结冰,这也确是事实。
但如果我们仔细一算,就知道这并不是植物耐寒的主要理由。要知道,1000克水中溶解180克葡萄糖后,水的结冰温度才会下降1.86度,即使这些糖溶液浓到像糖浆一样,也只能使结冰的温度下降7度至8度。可见这其中一定另有缘故。
原来植物体内的水分有两种,一种为普通水,还有一种叫结合水。所谓结合水,按它的化学组成而言和普通水并无两样,只是普通水的分子排列比较凌乱,可以到处流动,而结合水的分子以十分整齐的队形排列在植物组织周围,和植物组织亲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肯轻易分开,因此被叫作结合水。冬天,植物体内的普通水减少了,结合水所占的比例就相对增加。由于结合水要在比零度低得多的温度才结冰,植物当然也就比较耐寒了。
花草树木是如何过冬的?
如果天气寒冷过度,也会冻坏冻死很多花草树木,那么有什么一般的方法帮助身边的花草树木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花草树木怎样过冬的方法收集总结如下:
1、对于那些耐寒的花草树木,用石灰涂白就可以差不多度过冬天了。
2、乔木类的花草树木,可以在其树干上绑上草绳或缠上稻草。
3、也可以采取双重措施,把草绳和石灰都用上。把草绳一圈圈地缠在树腰上,打个结儿,再在旁边刷一些石灰,这件“衣服”不仅能抵挡寒冷,还可以防止一些馋嘴的虫子把它当成“大餐”吃掉。
4、架风障:为减轻寒冷干燥大风吹袭造成树木的冻害,可以在树木的上风方向架设风障。风障材料常为塑料篷布、高梁杆或玉米秆,其高度要超过树高。常用杉木、竹杆等支牢或钉以木桩绑住,以防大风吹倒。也可用塑料篷布单株全部包裹。此法用于常绿针叶树幼苗或一些珍贵树种和新引进树种阔叶树幼苗的防寒中。
5、能搬进室内或者温室的就搬进室内或者温室,在温暖的环境对花草树木悉心呵护。
6、不能搬进室内的花草树木,将其地上部分留20-30厘米其余剪掉然后陪上土或盖上杂草,也可以整个弄个塑料膜罩一下。
7、药剂防治法:用防冻剂在结冻前喷雾防冻,一般喷施3~5次。
8、及时清除根劲部积雪:有部分树种、品种因抗寒能力较差,冬春季节一旦根颈部位长时间积雪,白天融化,晚上结冰,冻冻化化,久而久之会造成根颈部位表皮受冻、开裂,最后变黑,甚至整株死亡。遇此情况,及时把树干根颈部位积雪清除。
9、给花草盖“棉被”,这张“棉被”就是雪。如果今年雪下得特别多,那样就不用担心花草会被冻死了,有句老话说得一点不错: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不但能保温,雪水里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让花长得更好,可风一吹,雪就一块跑了,花草肯定会冻死,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用耕雪机来让雪跑“回”花草上面去。
10、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植物不喝水当然不行,而且在冬天浇水也很有讲究。浇水的时候,周围的温度必须在5摄氏度以上,水温必须在13摄氏度至14摄氏度之间,太热的话,花草就会热死。反之,如果水温太凉,花草就会被冻死。所以,水温一点不能差。冬天浇水最好在光照较好的中午前后。进人温室的盆花,浇水量要根据温室中的温度而定,另外,温室中因为有加暖设备,空气容易干燥,故对那些喜高温好湿的花卉,除浇水外,还需要进行喷水,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
为什么有些植物能耐寒
植物耐寒之谜为何这些植物竟具有如此惊人的抗寒能力呢?原来,在呼啸的寒风中,好多植物都有着各自的抗寒本领:寒地的柳树一改亭亭玉立的模样,变得贴地蔓延生长,以抵御寒风的袭击;在北冰洋沙岸上生长的“勿忘我”草,长成紧凑的垫褥状,以保持非常宝贵的热量。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告诉人们,耐冻的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主要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春夏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此这时的的抗冻能力较弱。北方的梨树在零下二十至三十摄氏度能平安过冬,可是春天却挡不住微寒的袭击,就是这个道理。待到秋风骤起之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随着白昼变短和气温下降,树木的叶子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里后,这些部分的新陈代谢就受到抑制,进入了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这时用于呼吸和生长的消耗减少了,养分也就积蓄起来了。一旦冬天低温来临,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和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了可溶性的氨基酸和糖类,后者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不易结冰,有利于增加抗寒力。经霜后的青菜、萝卜和甘薯味道变甜,原因就在于此。此外,由于气温渐低,植物根系的生活活动减弱,吸水较慢,而此时茎叶的蒸腾作用却仍较强,这就使植物体内的含水量减少,相应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减少了结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