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花基础

为什么太空可以培育出植物,为什么太空可以培育出植物种子

2023-03-19 养花基础 3 作者:哆哆植物

中国空间站问天舱实验进展顺利,我国为什么要在太空上种植物?

我国之所以要在太空上种植物,主要就是为了借助太空中本就存在的各种射线,培养出优秀的植物“突变株”,好提高植物的产量以及口感之类的。

怎么说呢,我国在太空上种植物,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好的植株,这样更加利于国内的农业发展。这么说也许有些人不懂,因为这是高中生物的知识,而且要真正懂的人,也要大学学生物学才懂。我尽量说明白。我们在太空上种植物,并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未来移民做准备。根本目的就是借助太空中的各种射线,人为的诱导了“突变”,期盼着可以培养出优秀的“突变株”,然后拿回地球大量生产。对了,这个太空中的射线,和我们常说的核辐射这些是不同的,太空中的是比较多且杂的,是人为不能制造的,所以才要在太空中做实验,我国还不是最先开始的,其它国家早就开展了类似的科研活动。

有一说一,就是为了培养出产量更多的植株而已。那些到处说什么为了以后在其它星球也可以种的,基本上都是在吹牛。因为真的到那时候,也是要去到移民的星球上,才能培养出来可以在其地上种植的植物,不可能说在太空中培养出来,就可以在其它星球种。因为每个星球的土壤元素都不一定的,除非是和地球一模一样,不然不可能说也可以在上面种,要经过专门的培养之后,才可以做的。我国目前阶段在太空上种植物,就是为了让太空中复杂的射线,培养出优秀的“突变株”,再拿回地球进行培养,因为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缩短研究时间。

总的来说,我国在太空上种植物,就是为了利用太空中优秀的射线环境,培养出优秀的“突变株”。

宇航育种是什么?科学家为何要育种?

航天育种即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 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到目 前为止太空育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无法控制种子的变异方向,只能是任其发展。

太空食品和普通食品没有什么区别,是很安全的食品。关于太空食品安全性的问题,专家普遍认为,太空育种并没有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使之产生变异。作为诱变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使作物本身的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只是时间和频率有所改变。太空育种本质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 

自1987年以来,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先后进行了10多次搭载,有1000多个品种的种子和生物材料上天。 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太空育种与转基因有着根本的区别,明白了这个道理,当你看到经太空遨游后的黄瓜像胳膊一样粗,茄子如篮球一般大时,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总结:宇航育种就是太空育种,本质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对于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不必太过担心。

太空里没有氧气,怎么就能长植物?

那是一个人工模拟的小型封闭环境。

我国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其中装了一个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这个生物试验装置中放了六种生物,其中包括棉花、果蝇等。从嫦娥四号拍摄返回的图片来看,棉花种子已成功适应月球的土壤环境,它已长出一抹嫩绿色的新芽。这是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这个装置是一个人工模拟的生物生长小环境,是封闭的,只是用的是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后收集的月球土壤,其他的条件,如内部气体和气压、光照、温度、水分等都是人工模拟的地球环境。

这个试验只是为了试验使用月球土壤能否使生物生长,而其他条件都是模拟地球环境的。所以,即使太空中没有氧气和其他气体,只要模拟出地球的大气和环境条件,也是可以生长植物的。

为什么要进行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的原因是无法在地面模拟太空环境。我们都知道宇宙中有很多离子辐射线和空间磁场,这些都是地球无法模拟的。而且,高真空和干净的宇宙环境也会让种子产生一些变异。因此,航天水稻培育的新品种具有变异大、幅度大、稳定性快、产量高、品质好、早熟、抗病性强的特点。

这种水稻品种回地栽培后能有效缩短杂交育种周期。比如航天诱变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于航1号,植株比正常低14厘米左右,生长周期缩短13天,同时产量可提高5%~10%。植株矮可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而生长周期短可以减少温差,提前收获,提高产量。

这些优势之所以在突变是来自太空,是因为太空中的辐射强度远高于地球,在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下,种子的基因会产生很大的变异。毕竟在地球上生长了上亿年的植物,无论是形态、生理还是进化,都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并受到其他辐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在地面环境中难以产生的遗传变异行为。通过专家的研究和培育,可以提取出其中的有效和有用部位,经过深入分析,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嫦娥五号“太空稻”迎来收割:

7月9日上午,夏日炎炎,稻香飘飘。在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的大田里,华农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涛和航天育种中心副研究员、实验室主任王加峰正在田里收割水稻。

不久后的秋季,这批“中国天稻”的后代将在实验室里开始育秧,并被移栽到大田里;未来几年,它们会在广东的土地上继续自己的世代繁衍,纯化优良性状,有望成为100%中国原创的水稻新品种。

太空没有氧气为什么可以种菜?

太空水稻其实就是利用空间诱变育种的方式,将水稻的种子或者是诱变材料送到太空中,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来进行诱变,使得种子产生某种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

之所以要进行太空育种,其实就是因为地面上根本无法模拟这种太空环境。我们都知道在宇宙中有很多离子辐射线和空间磁场,这都是地球没有办法进行模拟的,而且高真空高洁净的宇宙环境也能够让种子产生一些变异。所以太空水稻培育出来的新型品种具有变异大,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和抗病力强的特点。

这种水稻品种回到地面进行培育之后,能够有效地缩短杂交育种的周期。比如说,经过太空诱变培育出来的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其植株就比正常的要低14厘米左右,生长周期也缩短13天,而产量却可以增长5%~10%。更矮的植株可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而更短的生长周期可以减少温差,提前收获,并且还能够增加产量。

之所以这些优点从太空中经过诱变而来,是因为太空中的辐射强度要比地球高得多,而且在微重力和高真空的环境下,种子的基因会产生很大的变异,毕竟亿万年来在地球上生长的植物,不管是形态生理还是进化都受到了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到失重的状态,再加上受到其他的辐射作用,可能就会产生一些,本来在地面上环境中难以产生的基因变异行为。而这种变异通过专家的研究和培育,提取其中有效有用的部分,在经过深入的分析之后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

太空育种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

诱变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使作物本身的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只是时间和频率有所改变。

太空育种本质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太空中宇宙射线的辐射较强,这是植物发生基因变异的重要条件。

扩展资料:

应用实例

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太空椒的果实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口味、重量和外形发生了变化。太空黄瓜航遗一号早已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最大单果重1 800 g,长52 cm,Vc含量提高了3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20%左右,铁含量提高了40%。

说明太空诱变可以获得高营养成分、口感好的突变体。太空菜葫芦长达75 CITI,平均单果重4 kg左右,最大单果重8 kg,含有可治糖尿病苦瓜素。太空番茄平均单果重在350 g左右,最大单果重375 g,产量75 000 kg/公顷左右。

此外,太空搭载的长形茄子,单果重达350 g,口感非常鲜嫩。太空甜椒8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20%,在太空甜椒中获得了1个黄色后代和1个红色后代,可以获得太空五彩椒系列,而不同于以往五彩椒通过太空诱变获得的黄色甜椒和红色甜椒。

虽然太空育种前景诱人,但这项事业的产业化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成果还停留在中试阶段和小规模生产阶段。据统计,以应用太空育种最多的水稻为例,最好的品种也只推广了20万公顷,这和杂交水稻推广上千万公顷的规模有天壤之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空育种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kingtous@139.com
粤ICP备2022008033号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