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影响哪些植物开放举例,光照影响植物生长吗
光照对花卉的影响?
光照影响着花卉的生长和发育。不同种类的花卉对光照的需求不同。一般露地花卉需阳光充足才能旺盛生长、开花繁茂。但宿根花卉玉簪只有在半阴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如果光照过强反而使生长、开花受到抑制。光照的强弱和有无影响着花卉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如它会影响花木叶片的大小、厚薄、茎枝的粗细、茎枝节间的长短、花色的浓淡、叶色的深浅等。光照的强弱与开花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决定着花朵的多寡。对于喜阳植物来说,在同一植株上,受光多的枝条上形成的花芽较背光面的枝条多。在夏季晴天多的年份,第二年开花植物的花朵会更繁茂。
光照的强弱决定着某些花朵开放的时间。如半支莲、酢浆草的花朵只在晴天的中午盛开。月见草、茉莉花、晚香玉只在傍晚散发芳香。而昙花美丽的花朵在夜间吐露芬芳。牵牛花在清晨日出时刻最为美丽。
光照的强度影响着花色。高山热带花卉花朵的色彩较平地花卉花朵色彩更鲜艳。同一品种花卉其花色在室外较室内艳丽。
光照长短、强弱还影响着花卉种子的萌发。如报春花、秋海棠种子称为光性种子,它们在曝光情况下发芽更好(不覆土),但喜林芋播种后必须覆土,在光照情况下不能发芽。光照还影响着花木营养器官的形成和生长、花卉的休眠等。
一般花卉最适宜在全光照50%~70%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如果所接受日光少于全光照的50%,花卉生长不良。如超过70%的全光照也会抑制花木生长发育。冬季在室内,若较长时间光照不足,会造成植株徒长,节间距离加长,开花品种的花卉着花少、花色淡,有香味的花,花香淡薄,花木分蘖能力差,而且抵抗能力减弱,易染病虫害。
花卉对光照要求不同,以其对光照的需求多少不同可分为: 阳性花卉、中性花卉、阴性花卉 。
1、阳性花卉:
这类花木一般喜欢全光照,不耐阴。如果光照不充足会造成花木徒长、枝条瘦弱,花朵变小,花色变淡,甚至不能开花。大多数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如半支莲、麦秆菊、鸡冠花、千日红、翠菊等均是阳性花卉。又如仙人掌类及多浆植物,如鼠尾掌、山影拳,原产于热带、温带、高山阳面的宿根花卉石碱花、景天,木本花卉玉兰、石榴、紫薇、合欢等也都是喜阳光充足的花卉。
2、中性花卉:
中性花卉喜阳光充足,但稍有蔽荫也可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大多数花卉均属此类,如扶桑、栀子、八仙花、桂花、茉莉、桔梗、萱草等。
3、阴性花卉:
大多数室内观叶花木均属此类。该类花木忌夏日阳光直射,要求一定的荫蔽度。阳光过强会造成叶片焦枯。如兰科植物、荷包牡丹、玉簪等。天南星科的花卉要求80%的荫蔽度;杜鹃花、茶花、各种秋海棠要求50%的荫蔽度才能正常生长发育。除此之外,凤梨科、竹芋类、耧斗菜、荷包牡丹、玉簪等,也是阴性花卉。有些花卉对光照的要求多少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如仙客来、大岩桐、含笑、栀子花、倒挂金钟、君子兰等夏季要遮阴,而冬季要求阳光充足。
二、长日照花卉、中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
不同种类的花卉开花所需的日照时数有多有少,根据其需要的差异可分为:
1、长日照花卉:
一般在早春初夏开花的一二年生花卉大多属于此类。它们每天需要14~16小时的光照才能使花芽分化和花朵开放。如果光照时数不足就不开花。如一年生草花波斯菊在自然条件下,春季播种发芽后,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秋季开花。如果春季播种过迟,到了秋季虽然植株矮小,也能开花。早春开花的宿根花卉福禄考,冬季低温处理后,在春季长日照下可开花。二年生秋播草花经过了春化低温阶段后,还需经过一定光照才能开花。如三色堇、金盏菊、龙头花、雏菊等。木本花卉白兰花、茉莉、米兰等也属长日照花卉。
2、中日照花卉:
光照时间的长短对开花的影响不太明显,大约每日在6~10小时的光照下可正常开花。如室内栽培的香石竹、扶桑,室外栽植的大丽花、月季等,只要温度合适,营养充足,一年四季均可开花。
3、短日照花卉:
一般在晚夏和秋季开花的一二年生花卉,每日光照时数在8-12小时,如果超过时数,反而会延迟开花期。这类花卉是在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立秋后,日照时数缩短才进行花芽分化,如一品红、菊花、波斯菊、叶子花、蟹爪兰等。
光照对花卉开花有哪些影响?
通常人们栽培观花类花卉的目的就是让它开出更多的花朵。花卉开花除了与它自身的遗传性有关外,光照是促进花芽卺成塑开花最有效的外因。在同一株花卉上,充分接受光照的枝条花葶多;受光不足的枝条花芽少。夏季晴天多时,花卉接受阳光聋足,第二年花开就多。这主要是自然条件好,花卉体内碳水化合物积累得多的缘故。
光照时间的长短对花卉花芽分化和开花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花卉对光照时间的要求不同,通常将花卉分为三大类。
(1)长日照花卉一般每天的日照时间需要在12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的花卉,叫做长日照花卉。如果在发育期始终达不到这一条件,就不会开花或延迟开花。多数自然花期在春末和夏季的花卉,多属于长日照花卉,如唐菖蒲、鸢尾、锥花福禄考、翠菊、凤仙花等。这类花卉日照越长,发育越快,植株茁壮,花序丰满,花色艳丽,种实饱满。否则植株细弱,花色暗淡,结实率低。
(2)短日照花卉要求每天日照时间短于12小时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花芽正常开花的花卉,叫做短日照花卉。多数自然花期在秋、冬季节开花的花卉,属于短日照花卉。菊花、一品红、蟹爪兰等为典型的短日照花卉,它们在夏季长日照的环境下只能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入秋以后,当光照减少到10~11小时以后,才开始进行花芽分化而开花。
(3)中日照花卉又叫日中性花卉,这类花卉其花芽形成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只要温度适合,一年四季都能开花,如月季、香石竹、扶桑、天竺葵、美人蕉、马蹄莲等。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不同花卉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光照长短的特性,对花期进行调控,如菊花可通过短日照处理提前开花。还可以通过调节光照时间,改变一些花卉的开放时间,如使晚间开放的昙花在白天开放。
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有什么影响?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园林植物对光强的要求,通常通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来表示。光补偿点就是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在这种情况下植物不会积累干物质。当光照强度超过了补偿点的需要而继续增加时,光合作用强度也就随比例增加,但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光照强度,则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光饱和点。根据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以把园林植物分成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
(1)阳性植物阳性植物喜强光,不耐蔽荫,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发挥其最大观赏价值。如果光照不足,则枝条纤细,叶片黄瘦,花小而不艳,香味不浓,开花不良或不能开花。
阳性植物包括大部分观花、观果类植物和少数观叶植物,如一串红、茉莉、扶桑、石榴、柑橘、月季、棕榈、橡皮树、银杏、紫薇等。
(2)阴性植物阴性植物多原产于热带雨林或高山阴坡及林下,具有较强的耐荫能力和较低的光补偿点,在适度蔽荫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如果强光直射,则会使叶片焦黄枯萎,长时间会造成死亡。
阴性植物主要是一些观叶植物和少数观花植物,如兰花、文竹、玉簪、八仙花、一叶兰、万年青、蕨类、珍珠梅、蚊母树、海桐、珊瑚树等。
(3)中性植物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最好,但亦有不同程度的耐荫能力,在高温干旱时及全光照下生长受抑制。在中性植物中包括有偏阳性的与偏阴性的种类。例如榆树、朴树、樱花、枫杨等为中性偏阳;槐、木荷、七叶树、五角枫等为中性稍耐荫;冷杉、云杉、常春藤、八仙花、山茶、杜鹃、海桐、忍冬、罗汉松、紫楠、青檀等均属中性而耐荫力较强的种类。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年龄和环境条件的改变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有时甚至变化较大。
太阳对植物的影响有哪些
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是巨大的,种子的萌发,植物的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光照。光能促进植物中叶绿素的合成,植物的光合作用更是离不开光照,光能促进细胞分裂,促使植物积聚能量,让植物健康、快速成长。
缺光时,植物叶片不能正常发育,亮光下植物叶片的生长速度比低强度光下明显要快许多。光照还可以杀死植物上的一些病菌,使植株健康生长。
光会促进植物开花,日照越长开花越早。光会促进植物花青素的生成,使得植物的花朵
色彩艳丽。在高山上生长的植物,花朵开放的时间均较早且颜色艳丽。
光对植物的哪些方面有影响?
植物的生长依赖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将水和CO2合成有机物,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食物,并储存有机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代谢过程所需能量。
光照不足时,植物叶绿素的形成受到阻碍,继而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细弱、黄化、落叶、落花。温室和保护地栽培的植物,更容易因光照不足,发生黄化现象。如在长期弱光下,瓜类和茄果类蔬菜菜株瘦弱,叶片变黄、变薄、变软,茎蔓徒长,常引起大量落花、落果。弱光引起植物营养生长加快,形态上一般表现在植物叶片变大,枝梢变短、变细,茎长增加,节间变短。光照不足时,桃树枝叶加长、加粗,生长明显,但重量并不增加,干物质降低,即表现徒长。弱光抑制或阻止植物的生殖生长。光照不但对植物花芽分化有不良影响,而且对开花、授粉、坐果和果实发育都有影响。桃树因光照不足,不仅开花晚,而且雌花败育率高,坐果率降低,果实发育中途停止,造成落果。玉米苗期遮阳不但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使生育延迟,而且也不利于穗的分化;穗期遮阳影响穗分化和穗粒数,对千粒重的影响也较大。番茄因光照不足生长发育缓慢,落花增多,果实的发育受到抑制,单果重量减轻,空洞果、果腐病果增多。紫外线不足时,花青素不充分显色。蜜蜂没有紫外线时可能由于无法感光而不飞入温室,导致植物不能正常授粉而致畸形果的增加。
光照过强亦对植物造成生理伤害。黄瓜、茄子、番茄等在光照过强时易发生叶烧。叶烧多在晴天中午阳光直射的叶片上发生。轻者只叶片边缘灼伤,变白、卷曲;重者整个叶片灼伤、变白、后枯焦。果实日灼最易发生在辣椒上,番茄果实也常发生日灼:时间多在中午或午后迎光面。被灼伤的部位变褐色枯死,成为干而凹陷的坏疽。光照过强即使没有直接造成果实灼伤,也能使果实不能正常膨大,形成畸形果。当光照强时,桃树易形成短枝密集,削弱顶芽枝向上生长,而增强侧生生长点生长,树表现开张。光照强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非常明显。各种果树,在通风透光的条件下,一般果实着色佳,含糖量和维生素C含量高,酸度低,耐储藏。另外,紫外线强时,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节间缩短,株高降低。
在自然界,单独因光照过强而对植物造成伤害很少发生,一般都是与高温相结合而引的。如植物的日灼病和叶烧病。生长在高海拔地区菜豆豆荚的日灼病,造成菜豆豆荚较小,其上形成水渍状斑点,并迅速扩展为褐色皱缩病斑。另外,弱光一般与低温相结合对植物造成伤害。低温、弱光胁迫导致植株分生组织细胞膨压降低,细胞分裂减慢或停止,细胞伸长受到抑制。同时,不同器官或组织的“源—库”关系发生变化,往往是处于胚胎状态的细胞或组织(生长点、小穗、小花幼果、幼叶等)向老细胞或组织(老叶等)夺取水分和营养,造成生长停止、落花、落果或枯萎现象。
光照骤然变化也会引起病害。将植物有光照不足处移至强光条件下,导致叶片表面出现黄褐色或银色斑点。植物突然移至与先前有明显不同光照强度的地区后,通常的症状表现为叶片脱落。
光照时间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是什么?
光照时间的长短对园林植物花芽分化和开花具有显著的影响。有些植物需要在白昼较短,黑夜较长的季节开花,另一些植物则需要在白昼较长,黑夜较短的季节开花,植物开花对不同昼夜长短交换的周期性的适应,叫做光周期现象。根据园林植物对光照时间的要求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1)长日照植物生长过程有一段时间需要每天有较长日照时数,或者说夜长必须短于某一时数,即每天光照时数需要超过12~14小时以上才能形成花芽,而且日照时间愈长开花愈早。否则将保持营养状况,不开花结实。
唐菖蒲是典型的长日照植物,为了周年供应唐菖蒲切花,冬季在温室栽培时,除需要高温外,还要用电灯来增加光照时间。通常以春末和夏季为自然花期的观赏植物是长日照植物,如采取措施延长日照时间,可以促使提前开花。
(2)短日照植物生长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是白天短、黑夜长的条件,即每天的光照时数应少于12小时,但需多于8小时,才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开花。一品红和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它们在夏季长日照的环境下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入秋以后,当日照时间减少到10~11小时,才开始进行花芽分化。多数早春或深秋开花的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若采取措施缩短日照时数,可促使它们提前开花。
(3)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对日照时间不敏感,只要发育成熟,温度适合,一年四季都能开花,如月季、扶桑、天竺葵、美人蕉等。
对光周期进一步研究证实,在白昼与黑夜交替的光周期现象中,对植物开花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黑夜的长短。即长日照植物必须在短于一定长度的临界黑夜,而短日照植物则必须超过一定长度的临界黑夜时才能开花。一般认为,黑夜的长短影响花原始体的形成,日照的长短影响花原始体的数量。因此,无论长日照植物或短日照植物,在满足其白昼和黑夜交替的周期后,日照均有利于植物的大量开花。
植物的开花对光照时间的要求是其在分布区内长期适应一定光周期变化的结果。短日照植物都是起源于低纬度的南方,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的北方。一般短日照植物由南方向北方引种时,由于北方日照时数较长,常出现营养生长期延长,容易遭受冻害;长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时,虽然能正常生长,但发育期延长,甚至不能开花结实。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应注意植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需要。